對於本拳社有任何建議或活動上之詢問,請來電、來信或在此留言。謝謝。
Q001..請問貴社創辦的目的為何?
A001..本拳社是由鄭仲擇教練所創辦,為推廣鄭子太極拳所組成的運動團體。不同於一般太極拳社只以套路、養生為主,本拳社之目的在於傳承真正的楊式太極拳精粹。改變人們的刻板印象,太極拳不僅是好看、養生的老人拳,更是一門能用、亦能打的高超武學,只要肯入此門,不怕無寶可尋。
Q002..那拳社主要的教學項目有那些呢?
A002..以「鄭子三十七式」、「定步推手」為主軸,輔以「拳理」、「太極劍」、「活步推手」等。循序漸進地教導社員太極拳要訣,學習沒有所謂地一蹴可幾,可也沒什麼嚴格地條件限制。任何人皆歡迎您來到我們拳社練拳,能學到何種程度,全看個人投入的心血多寡。但來到我們拳社,相信可以讓您少走一些冤枉路,如果您是想學真正鬆柔的太極拳法。
Q003..學習太極拳又有什麼好處? 和其他運動相比有那些不同處?
A003..在忙祿緊張的文明社會中,人們已不僅是滿足食物上溫飽就足夠了,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愈來愈受到重視。不論是心靈層面或物質層面,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健康。什麼是健康? 就辭典所釋「生理及心理機能正常,強壯安適,沒有缺陷和疾病。」攝取營養、藥物和健康食品或許能使生理機能正常。宗教、音樂則能得到心理上的安適。然而能同時符合上述「心理、生理、強壯」三要件者,惟有運動。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能強健身心,舒緩壓力,並建立好的人際關係。
學習太極拳不只有運動之利,更無運動之害。何為運動之害?
1、運動傷害,愈激烈張力愈高的運動,運動傷害就相對嚴重,且傷害容易累積。
2、體力負荷,結束一天疲勞工作,又有什麼精力再去跑步、游泳呢?
3、空間限制,不少運動易受場地、天氣、器材的限制。
太極拳相傳由宋末張真人三峯所創,亦有道門練氣術的說法。其中鄭子太極拳更是特別重視「鬆柔」二字,講求的是內在內勁,而不是肌肉所產生的外力。不用猛力、動作小而斂、借力使勁,自然少運動傷害。也因為是養氣之術,不是練肌肉,亦無體力負荷的問題。太極拳受空間、天氣、器材上的限制少,何時何地都可以練太極拳,走路、拿杯子也可以練太極。真正的太極拳,是從生活上修練起的,不一定要打套路、推手才算是在練拳。
練太極拳還有許多優點是一般運動所沒有的。
1、心境平和,舒解壓力。太極拳秉持謙沖自牧、持盈守虛的道家思想,動作柔和自然,在練拳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副交感神經的運作,使人在運動中卻能有休養的效果,國外還有「動禪」美稱。在練習過程中,心情也會相對平靜了起來,專注在運動之中。
2、鄭子太極拳宗師鄭曼青先生曾說太極拳殊可稱為「換骨金丹」。只要持續性的服用,能得金丹換骨之效。楊式太極拳大師董英傑則說可修得「金剛之體」。其實說法雖異,但理同。因習練太極拳是一種內在的運動,可涵養五臟六腑,校正脊椎,使得人愈練愈強健。
3、太極拳更是一門武術,以至柔之體,行至剛之勢。不只能養生,更能防身。在習武的過程中,還能得到一種樂趣和滿足。這就好比打籃球,當你學會了運球、投籃,若不去比賽、打場鬥牛一樣,那就喪失太多樂趣了。拳架套路只是基本之一,會基本動作了,不繼續鑽研下去。只練基本動作,不去推手印證,學習更高深技藝運用方式,可惜啊~來到寶山空手而回。而只練推手,不練基本,又是本末倒置了。
Q004..現在有許多免費教學的太極拳,我們又為什麼要繳費到你們拳社去學習呢?
A004..「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當人們在學習一項專門的技藝,首要便在尋找明師。而老師傳授技藝,學生繳納學費,本為天經地義。更因這是本拳社創辦人鄭仲擇教練對自身拳藝的一種堅持和負責的態度,毫無保留地將其二十年來在太極拳及武術上的體會和技藝傳授給學員,每一分都是貨真價實。反觀免費教學的太極拳老師,即然是免費的教學,那練對練錯是學員自已的責任,老師也沒逼你來學。對每一個學生也沒有必要一個一個教導。拳理秘訣講不講,看老師心情。更何況老師的功力,初學者又怎麼知道深淺。那推手過招驗證看看吧,老師又不教推手。怕被學生推出去了,丟臉難看。
鄭教練在太極拳的領域中,已投入二十年的心血。從師於陶炳祥老師,傳承正統楊式鄭子太極拳一脈,深得太極鬆柔三昧。現為國家級教練、屏東科技大學太極拳社指導教練、屏東鄭子實用太極拳社總教練等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時仔細地講述拳理,並配合步法、技法運用實際演練,教學全面、深入淺出地帶領學員暸解太極拳奧妙的世界。說句真心話,身為學員的我誠心推薦這樣一位好教練。
也歡迎所有想加入朋友,可以先來參觀拳社上課情形或免費試練一個禮拜。您會發現絕對是物超所值。
Q005..請問學習太極拳有什麼限制嗎? 如年齡、體格或服裝上的限制?
A005..沒有什麼限制,不論是小朋友或是老人家,都可以學太極拳。這也是太極拳常被認為是老人拳的原因之一,任何年紀來練都適合。太極拳並非是一種速成的武術,許多武術家鑽研了一輩子也難以掌握其精妙,更何況一般人。頭一兩個月在學習基礎功及記憶招式,難免枯燥乏味,可是只要願意繼續投入時間,一定會慢慢發現身體的改變。比如手腳變輕盈、血壓降低、排便順暢、精神較好、較易入眠…等等生理現象。持繼的練習,就會愈來愈明顯。還有任何運動皆一樣,愈早習練,愈容易達到較高深的境界。而服裝上沒有統一的要求,輕便的運動服或休閒服就可以了。
Q006..請問貴拳社上課地點及時間是?
A006..
教練場地點 上課日期 上課時間 主要教學項目 屏東市千禧公園 星期一~星期四 早上07:30~09:30 拳架、推手 屏東市千禧公園 星期五 早上07:30~09:30 太極對劍、散手運用 屏東國立教育大學 星期六 早上08:30~10:30 推手 屏東中山公園體育館 星期日 早上07:30~09:30 太極對劍、推手 屏東縣萬丹鄉
廣安國小星期一 晚上08:00~09:30 拳架、推手 屏東縣潮洲鎮三共里活動中心 星期二、四 晚上08:00~09:30 拳架、推手 高雄縣鳳山市
過埤國小星期五 晚上08:00~09:30 拳架、推手
詳細的資訊請見[公告]各地教練場簡介。
或來電詢問 鄭仲擇教練 0939-768310
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活動詢問區
拳理詢問區
有任何在太極拳上相關問題的詢問及回答園地。
下列問題的整理是課堂中鄭教練與學員的問答整理。
Q001..請問鄭教練,在練習拳架套路時,是否要配合呼吸的吐納呢?
A001..「自然呼吸」就可以了。太極拳是內在意念的訓練,不用刻意地去控制呼吸。其實在訓練的過程中,隨著「鬆沉動盪」就會與呼吸的韻率相結合。比如在將意念鬆開,自然會把氣吐出來。背鬆開,自然就會吸氣。每一次循環,都在鬆的圈圈不斷畫圓。所以不用刻意想著吸吐,自然而然就有相同功效。刻意反而失去自然。
Q002..教練為什麼,一般學員在面對快速的推擊,容易被推出去? 您卻應付自如?
A002..因為你們不夠「鬆」,「鬆」的太慢,對「鬆」的掌握無法做到隨心所欲。所謂「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要堅信柔能尅剛,這是必經的門檻,太極拳就是要從挨打吃虧中領悟,不要在意一時的勝負。將力量放掉,真正的肢體鬆空,自然不懼其來勢剛柔快慢,不鬆就是挨打的架子。
Q003..為什麼我們在拳架的練習上,只專注在「三十七式」上。不像一般太極拳教學,拳架是一套接一套的學,13式、24式、42式、64式、108式等等的?
A003..拳經有云:「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拳架不是學得多,就代表功夫深。武術的訓練,在於熟練度的累積。每天反覆習練習相同的招式,才能將鬆柔的境界提升上去。學習拳架和推手都只是過程不是目的,增強武術上領悟、提升實力,學習真正太極拳的精髓,才是我們要的。若只專注在拳架的優美,而忘了學習太極拳真正的目的,不是我們要走的路。
Q004..請問鄭老師為什麼和您推手時身體總是比較能鬆開,和其他師兄推手卻又鬆不開了呢?
A004..因為我和你們推手時,會留心聽勁,提醒你們放鬆。將你們多餘的力量放掉,也會適當的給與一些力量,讓你們感覺到該鬆開的時機,這就是所謂的「餵勁」。所以和我推手時,可以由我帶領你們以比較容易的方式進入鬆柔的領域,但和其他人推手,沒有人帶領,相對就會比較難鬆開,但是只要持續的練習和領悟,很快就能隨時隨地的達到鬆柔的狀態。
Q005..教練為什麼您在太極拳上不時能有些新的體會?
A005..有不少老一輩的武術家,雖然功夫很好,可是其子姪輩往往學不到上一代精湛的功夫。全因為老師父留一手嗎? 其實未必如此,有時候是因為難以用言語將武學的領悟傳達下去。所以我時常在思考,明明我可以鬆沉下去,為什麼有些學員做不到。不斷地去尋找問題,然後得到新的答案或例子,變化教學的要領,讓大家能有系統化的理解。太極拳本來就要不停的修正,一成不變才是錯誤的。現在不少人無法提升太極拳的境界,只因不是抱殘守舊,依老師初教的要領練習不去改變。要不就是一知半解便已為完全領悟地離開老師。
猶記得當年跟陶老師練拳之時,我在家中練習拳架偶得新體悟。上課時,便向老師問到這新體悟正確與否? 當時,只見陶老師聽了問題並沒有馬上回答對或錯,而是將我帶到一位師兄面前說到「用你的新體悟推手看看。」結果這位原先與我實力相當的師兄連連被推出去後,陶老師才說「那就是正確的。」這時我方才暸解老師的深意,弟子不可能永遠能跟著老師。要不斷地自我修正,才能將拳藝精進。
A008..因為你們剛剛在活步推手時沒有鬆肩、背,自然無法做到沾連隨,雙手硬,自然無法合住對方。合不住也就發不出勁道來,最後只好用蠻力在互相頂抗,記住終歸一個字「鬆」,鬆後便能輕易地滲透進去,所謂「化即打」「合即出」,只要能鬆的透,自然能輕鬆將人發出。
(繼續閱讀...)
下列問題的整理是課堂中鄭教練與學員的問答整理。
Q001..請問鄭教練,在練習拳架套路時,是否要配合呼吸的吐納呢?
A001..「自然呼吸」就可以了。太極拳是內在意念的訓練,不用刻意地去控制呼吸。其實在訓練的過程中,隨著「鬆沉動盪」就會與呼吸的韻率相結合。比如在將意念鬆開,自然會把氣吐出來。背鬆開,自然就會吸氣。每一次循環,都在鬆的圈圈不斷畫圓。所以不用刻意想著吸吐,自然而然就有相同功效。刻意反而失去自然。
Q002..教練為什麼,一般學員在面對快速的推擊,容易被推出去? 您卻應付自如?
A002..因為你們不夠「鬆」,「鬆」的太慢,對「鬆」的掌握無法做到隨心所欲。所謂「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要堅信柔能尅剛,這是必經的門檻,太極拳就是要從挨打吃虧中領悟,不要在意一時的勝負。將力量放掉,真正的肢體鬆空,自然不懼其來勢剛柔快慢,不鬆就是挨打的架子。
Q003..為什麼我們在拳架的練習上,只專注在「三十七式」上。不像一般太極拳教學,拳架是一套接一套的學,13式、24式、42式、64式、108式等等的?
A003..拳經有云:「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拳架不是學得多,就代表功夫深。武術的訓練,在於熟練度的累積。每天反覆習練習相同的招式,才能將鬆柔的境界提升上去。學習拳架和推手都只是過程不是目的,增強武術上領悟、提升實力,學習真正太極拳的精髓,才是我們要的。若只專注在拳架的優美,而忘了學習太極拳真正的目的,不是我們要走的路。
Q004..請問鄭老師為什麼和您推手時身體總是比較能鬆開,和其他師兄推手卻又鬆不開了呢?
A004..因為我和你們推手時,會留心聽勁,提醒你們放鬆。將你們多餘的力量放掉,也會適當的給與一些力量,讓你們感覺到該鬆開的時機,這就是所謂的「餵勁」。所以和我推手時,可以由我帶領你們以比較容易的方式進入鬆柔的領域,但和其他人推手,沒有人帶領,相對就會比較難鬆開,但是只要持續的練習和領悟,很快就能隨時隨地的達到鬆柔的狀態。
Q005..教練為什麼您在太極拳上不時能有些新的體會?
A005..有不少老一輩的武術家,雖然功夫很好,可是其子姪輩往往學不到上一代精湛的功夫。全因為老師父留一手嗎? 其實未必如此,有時候是因為難以用言語將武學的領悟傳達下去。所以我時常在思考,明明我可以鬆沉下去,為什麼有些學員做不到。不斷地去尋找問題,然後得到新的答案或例子,變化教學的要領,讓大家能有系統化的理解。太極拳本來就要不停的修正,一成不變才是錯誤的。現在不少人無法提升太極拳的境界,只因不是抱殘守舊,依老師初教的要領練習不去改變。要不就是一知半解便已為完全領悟地離開老師。
猶記得當年跟陶老師練拳之時,我在家中練習拳架偶得新體悟。上課時,便向老師問到這新體悟正確與否? 當時,只見陶老師聽了問題並沒有馬上回答對或錯,而是將我帶到一位師兄面前說到「用你的新體悟推手看看。」結果這位原先與我實力相當的師兄連連被推出去後,陶老師才說「那就是正確的。」這時我方才暸解老師的深意,弟子不可能永遠能跟著老師。要不斷地自我修正,才能將拳藝精進。
Q006..太極拳的要領如此多,該如何做到呢?
A006..唯有一字「鬆」,太極拳諸多要領,是用來檢驗自我的鬆柔度,而非是訓練的目標。只要夠鬆,體態自然會圓檔、沉肩墜肘、鬆腰落胯、虛靈頂勁。反之不鬆,只是一昧地做到這些要領,可以說是背道而馳了。
Q007..太極拳講求鬆柔,但是真的只有鬆柔就足夠了嗎?不用力真的可以嗎?
A007..是的。只要鬆,就足夠了。太極拳的鬆所產生的動能與一般肌肉運動所產生的動能有著相當的不同,我們稱之為「內勁」。太極拳招式的設計上,很多就是架構在內勁之上。比如「退步跨虎」,如果只是以力量來帶動,是沒有什麼攻擊效果的。唯有使用內勁,方能產生攻擊力。而如何鍛鋉出內勁呢? 唯有「鬆」,要堅信柔能尅剛。只要能鬆空,自然不怕對方力量有多強。
Q008..請問教練,為什麼在活步推手中無法像您一樣,可以那樣輕鬆地將人發出。
A008..因為你們剛剛在活步推手時沒有鬆肩、背,自然無法做到沾連隨,雙手硬,自然無法合住對方。合不住也就發不出勁道來,最後只好用蠻力在互相頂抗,記住終歸一個字「鬆」,鬆後便能輕易地滲透進去,所謂「化即打」「合即出」,只要能鬆的透,自然能輕鬆將人發出。
訂閱:
文章 (Atom)